公路工程综合乙级试验检测业务

  试验检测项目
1 含水率
2 密度
3 颗粒组成
4 界限含水率
5 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
6 承载比(CBR)
7 比重
8 天然稠度
9 粗粒土和巨粒土的最大干密度
10 回弹模量
11 烧失量
12 有机质含量
13 砂的相对密度
集料 粗集料 1 颗粒级配
2 密度
3 吸水率
4 含水率
5 含泥量
6 泥块含量
7 针片状颗粒含量
8 压碎值
9 洛杉矶磨耗损失
10 磨光值
11 破碎砾石含量
12 碱活性
13 有机物含量
14 坚固性
15 软弱颗粒含量
细集料 16 颗粒级配
17 密度
18 吸水率
19 含水率
20 含泥量
21 泥块含量
22 砂当量
23 碱活性
24 坚固性
25 压碎指标
26 亚甲蓝值
矿粉 27 颗粒级配
28 密度
29 含水率
30 亲水系数
31 塑性指标
32 加热安定性
岩石 1 单轴抗压强度
2 含水率
3 密度
4 毛体积密度
5 吸水率
水泥 1 密度
2 细度(筛余值、比表面积)
3 标准稠度用水量
4 凝结时间
5 安定性
6 胶砂强度
7 胶砂流动度
8 氯离子含量
9 烧失量
水泥混凝土、砂浆 水泥混凝土 1 稠度
2 表观密度
3 含气量
4 凝结时间
5 抗压强度
6 抗压弹性模量
7 抗弯拉强度
8 抗渗性
9 配合比设计
10 抗弯拉弹性模量
11 劈裂抗拉强度
12 泌水率
13 扩展度及扩展度经时损失
砂浆 14 稠度
15 密度
16 立方体抗压强度
17 配合比设计
18 保水性
19 凝结时间
20 分层度
1 PH值
2 氯离子含量
3 硫酸根(SO42-)含量
4 不溶物含量
5 可溶物含量
外加剂 1 PH值
2 氯离子含量
3 减水率
4 泌水率比
5 抗压强度比
6 凝结时间差
7 含气量
掺合料 1 细度
2 比表面积
3 需水量比
4 流动度比
5 烧失量
6 安定性
7 活性指数
8 密度
9 含水量
10 三氧化硫含量
11 游离氧化钙
12 碱含量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石灰 1 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
2 氧化镁含量
3 未消化残渣含量
4 含水率
粉煤灰 5 烧失量
6 细度
7 比表面积
8 含水率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 9 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10 水泥或石灰剂量
11 无侧限抗压强度
12 延迟时间
  13 配合比设计
沥青 1 密度
2 针入度、针入度指数
3 延度
4 软化点
5 薄膜或旋转薄膜加热试验(质量变化、残留物针入度比、软化点增值、60℃黏度比、老化指数、老化后延度)
6 动力黏度
7 闪电、燃点
8 与粗集料的黏附性
9 聚合物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离析或48h软化点差)
10 聚合物改性沥青弹性恢复率
11 溶解度
12 标准黏度
13 恩格拉黏度
14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
15 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
16 乳化沥青微粒离子电荷
17 乳化沥青与粗集料的黏附性
18 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
19 乳化沥青与水泥拌和试验(筛上残留物含量)
20 乳化沥青破乳速度
21 乳化沥青与矿料拌和试验
十一 沥青混合料 1 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
2 马歇尔稳定度、流值
3 沥青含量
4 矿料级配
5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6 动稳定度
7 渗水系数
十二 钢材与连接接头 1 重量偏差
2 尺寸偏差
3 抗拉强度
4 屈服强度
5 断后伸长率
6 最大力总伸长率
7 弯曲性能
8 反向弯曲
十三 路基路面 1 几何尺寸(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相邻板高差,纵、横缝顺直度)
2 厚度
3 压实度
4 平整度
5 弯沉
6 摩擦系数
7 构造深度
8 渗水系数
9 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
10 车辙
11 回弹模量
12 透层油渗透深度
13 层间粘结
14 基层芯样完整性
十四 混凝土结构 1 混凝土强度
2 碳化深度
3 钢筋位置
4 钢筋保护层厚度
5 表观缺陷
6 内部缺陷
7 裂缝(长度、宽度、深度)
十五 基坑、地基与基桩 1 地基承载力
2 地表沉降
十六 交通安全设施 1 外形尺寸
2 安装高度
3 安装距离
4 安装角度
5 立柱竖直度
6 立柱埋深
7 立柱防腐层厚度
8 标线抗滑值
9 标志标线光度性能